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点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?
黄芪有补气的功效,主要治疗体虚表弱引起的自汗,可以增加身体的免疫力,有抗衰老、抗应急能力以及降血压和抗菌的作用,而且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供血,提高身体的免疫机能,延缓细胞的衰老,服用期间不要喝茶,不要吃萝卜,以免影响其治疗功效。
黄芪有什么功效?哪些人不适合吃?
黄芪性温,收汗固表,托疮生肌,气虚莫少。黄芪是补气之要药。黄芪不仅补气,还能固表。固表就是通过补气并能促使毛孔密闭,防止自汗、盗汗,达到补气效果。
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,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,回阳救逆,常用于虚脱、休克等急症,效果较好。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,常用于体衰日久、言语低弱、脉细无力者。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,中医称为“表不固”,可用黄芪来固表,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。
现代医学研究表明,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应激、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。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,增强心肌收缩力,调节血糖含量。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,改善心肌供血,提高免疫功能,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。黄芪食用方便,可煎汤,煎膏,浸酒,入菜肴等。
虽然黄芪能补气、助气,但表有邪气者勿用;气实者勿用;肠胃有积滞者勿用;阳气盛阴气虚者忌用;上焦热盛,下焦虚寒者忌用;病人多怒,肝气不和者勿服;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。
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。主产于内蒙古、山西等地。以条粗长、断面色黄白、 味甜、有粉性者为佳。黄芪具有健脾补中,升阳举陷,益卫固表,利尿,托毒生肌的功效。主治:
1.脾气虚证。
2.肺气虚证。
3.气虚自汗证。
4. 气血亏虚,疮疡难溃难腐,或溃久难敛。
黄芪入药一般生用或者蜜炙。黄芪生品长于益卫固表、托毒生肌、利尿退肿,常用于表卫不固的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,气虚水肿,痛疽不溃或久溃不敛;蜜炙黄芪长于益气补中,多用于脾肺气虚、食少便溏、气短乏力或兼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以及气虚不能摄血等出血证。
但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用黄芪:
1、新生儿婴幼儿禁用。
2、有过敏使者禁用。
3、脾胃湿热者禁用。
一、黄芪有以下几大功效
1、治疗脾胃虚弱:
如果脾胃气虚,会导致疲倦,乏力,纳差,甚至大便稀溏,黄芪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,如果配合白术,健脾益气效果更佳。如果脾胃虚弱,导致生化气血乏源,还可以配合当归,益气补血。
黄芪——中药学中药士辅导精华
1.性能:甘,微温。归脾、肺经。
2.功效与应用:
①健脾补中,升阳举陷――脾气虚证。为补中益气要药,能升阳举陷,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,内脏下垂。常与人参、升麻、柴胡等品同用。
②益卫固表――肺气虚证。能补益肺气,常与紫菀、款冬花、杏仁等配伍。气虚自汗证。能补脾肺之气,益卫固表,常与牡蛎、麻黄根等同用。
③利尿消肿――气虚水肿。
④托毒生肌――气血亏虚,疮疡难溃难腐,或溃久难敛医`学敎育网搜`集整理。
3.用法用量:煎服,9~30g。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。
黄芪效果虽好,但是,下列人群不适合使用。所以不能滥用,以免适得其反。
1. 如果身体存在阴虚的情况,那么大部分都会出现手脚发热或者是口干舌燥等症状,.再就是失眠多梦或者是盗汗,这些都是身体阴虚的表现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