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为什么中药不停换方子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为什么中药不停换方子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医三四天一换药方,对病人有好处吗?
有好处!因为这就是中医药以逐渐固本去除标至愈的特色之处!犹如筑百丈高楼从基础至顶!从内至外的完善医秘之法!此乃中医药之长处!西药医之不知也无能为力之法也!中医药治病有效不更方和以病求方药的顺着自然科学之理矣……
我附近住了个老中医,知道他给人看病时,总叫病人拿药方先买3剂吃完后再来看,最多5剂,为什么呢?我瑞摩其原因是,中医凭的是听观叩把,再凭经验判断病种和病情,再神的医生,也只有8、9成把握,先嘱病人试3剂,反遣效果后,再修改药方剂量,以达到最佳疗效。如果一点效果也没有,会反思是断病是否错误,会重新考虑,不贻误病情,不浪费病人的钱财。对己确定的慢性病,有时10多20多剂的都有。如此做,说明他是个负责任的良医。我这个邻居还真有两手,今年正好70岁,曾被评为名老中医,是参加北京全国名医大会的代表之一。现虽退休在家,但上门求药方的人很多,对治很多病(含疑难杂症)确有药到病除的效果。当然不是万能的,也有其局限性和不足。
不知道为什么国人这么抗拒中医,西医虽然见效快,但抗生素用多会有后遗症,中医见效慢,但无后遗症。中医也要根据你的身体恢复情况来分配,我觉的三四天一换药方正常,西医不也几天一换。
三四天換药方是正常现象,头一付药吃了三天,诊断后,病情必定改变,药量大小也必须要掌握轻重,随症下药,该增的增,该减的减。做为中国人应该平常多读一些中医药书,掌握一些用药知识。
为什么中医总是用几十种中药来回编排药方?能治病吗?
因为这些中药(上千种之多)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指导下,在中医药工作者临床实践几千年反复验证,性味功效可靠、稳定、使用安全,不会象抗生素、化学合成药物那样使用几年或几十年后产生耐药性后(药效降低、无效)或发现对人体严重的致病性副作用(氯霉素针、安乃近针、四环素针、磺胺类药等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、神经性耳聋、牙齿变黄、肾结石等)就会被禁止使用或淘汰,中药几千年来淘汰者几乎没有听说过。被后世医家尊称为医圣的东汉末年张仲景先生,总结二世纪以前中医临床医学经验和《黄帝内经》中医理论医学成就,撰写出的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常用中药就是几十种,配方严谨、疗效确切,不但能治疗千年前外感热病(疫病)和内伤杂病,还能治疗现代的外感疾病(疫病)和内伤杂病,去年至今治疗新冠病毒性肺炎(疫病)著名的清肺排毒汤就是张仲景《伤寒杂病论》中射干麻黄汤等4方复方合成。
不要几十种,几种即可,解救人类的疾病,祖先们说得好:桑树枝子从小越。读懂这句的含义,健康离你不远了,从根源上杜绝发病的漏洞,才能没有重大疾病的发生,快乐生活,长寿路是自己走出来的,送给须要的朋友终生健康,百岁路上再相会。
正如数学里的:排列组合,体育活动比赛时用到,同样适合中药的组合应用。在药方里只要药对组合符合某种病证使用的,医生便会灵活运用,所以,医药方子很多,但万变不离其宗,这样说是否明了很多?
药店的中药柜,一般常备6百味中药,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中药方调配所需。不常用的冷背中药,临时采购即可。
为什么呢?
因为,一般的中医,开处方所用中药的范围,多在3至4百味之间。处方用药范围在5至6百味中药的中医,多是比较有名气的中医。
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,中医的一生,优选性价比最高的处方及中药。而最常用的近6百味中药,是几千年来经过中医们筛选优化的。当然,并不是说,冷背中药就不用了,而是使用频率较低罢了。
为什么6百味中药,大体上就能满足中医处方所需呢?其实,更容易理解的道理如同食物。各种食物很多,而主食大米丶小麦、玉米丶红薯、土豆是最常用最主要的,尤其是米和面不可长期被其它食物替代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为什么中药不停换方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为什么中药不停换方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